"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没有公告

产品中心
止水带系列
橡胶止水条系列
密封膏(胶)系列
柔性填料/泡沫板
防水材料
土工材料
软式透水管/塑料盲沟
桥梁支座
公路桥梁橡胶伸缩装置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留府工业区
电话:0318-4356168
传真:0318-4356158
手机:18631885618 杨女士
邮编:053500
网址:www.eastrb.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产品展示
 密封膏(胶)系列 >> PG-321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胶)
 
产品编号:
61522454116
产品名称:
PG-321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胶)
规  格:
产品备注:
产品类别:
密封膏(胶)系列
 
   产 品 说 明

产品介绍:
    我公司生产的PG-321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胶),它具有合成橡胶的性能,又有某些塑料的特性,耐水浸泡、耐湿热、耐油、耐溶剂、耐腐蚀、耐酸碱、耐氧、耐臭氧、耐光和耐候性、对气体和蒸汽不渗透,常温下不发生氧化,不易变色,收缩率小,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均有良好的粘合性,并具有良好的低温屈挠性能,使用温度范围-40~90℃,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
    基于以上情况,从检索技术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聚硫材料性能优越,用途广泛。例如,1947年美国将聚硫用于加里福尼亚电报电话大楼嵌缝防水,至今已有58年。前苏联用聚硫维修克里姆林宫的漏水。我国用聚硫维修天安门城楼和用于猫儿洞的堵漏。从实际使用情况证明,聚硫综合性能优良,特别是使用寿命长达30年以上(在美国实际使用年限已达50年以上),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的密封材料。本公司开发引进了聚硫建筑密封膏的生产技术,率先生产出产品,并推向市场。产品质量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地位。
PG-321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的特性:
    1、无毒性:
    PG-321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经过河北省卫生防疫站两次抽样监督检测,按照国家标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94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试验,其检测结果证明无毒性。该产品经国家城市供水监测网北京检测站检测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4年并获得中国建材市场协会绿色建材产品证书。可用于饮用水工程。
     2、耐腐蚀性:
    PG-321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经河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按照《PG-321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耐污试验方法》要求,组织对该产品进行耐污试验,该产品在一定浓度的酸碱溶液和有机溶液中浸泡90天以上,产品无溶胀、开裂、剥离现象。耐污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是污水处理工程理想的防水密封材料。
      3、物理力学性能:
     PG-321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经国家建筑材料工业保温与密封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国家行业标准《聚硫建筑密封膏》JG483-92要求,组织对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经检测该产品物理力学性能符合JC483-92一等品要求。
      4、无污染:
    PG-321CL聚硫建筑密封膏为灰色,接近水泥颜色,用于饮用水没有污染。
适用范围:
PG-32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胶)的综合性能优越,是贮液构筑物伸缩缝理想的防水密封材料,特别适用水厂、污水处理厂、地下防水接缝、飞机跑道、电厂、地铁、隧道、水渠、大型水利工程等混凝土的接缝施工缝,伸缩缝嵌缝。
施工方法:
PG-321CL双组份聚硫建筑密封膏施工简单,操作方便,但操作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才能达到充分固化和良好力学性能。
1、基层清理:
必须将基层杂质、油污清理干净,做到平整、干净、干燥。
2、聚硫建筑密封膏的配制:
将聚硫建筑密封膏A组份和固化剂B组份以10:1~1.2(重量比)的比例严格计量再将两个组份充分搅拌均匀,人工搅拌时间不少于8分钟,用手提电钻或手枪搅拌不少于5分钟,以采用机械搅拌方法为宜,搅拌时间宜长不宜短,以免因搅拌不均匀造成局部固化不完全而达不到防水密封效果。B组份应根据气候温度适当调整用量,一般为夏季1份,冬季1.2份、春、秋季1.1份,配制好的材料应在2小时内用完,否则慢慢增稠造成施工困难和降低性能,因此,应注意用多少配多少,否则因配多了用不完而造成浪费。
3、聚硫建筑密封膏的施工:
用30mm宽的油灰刀将配制好的聚硫膏在缝两侧先刮涂一遍,第二次在缝中刮填聚硫膏到所需高度。要求压紧刮平。小缝还可以用注胶枪施工。施工时要防止带入汽泡而影响强度和水密性。
4、施工质量的检查:
施工完毕后应对接缝进行全面检查,如有漏刮、不平、下垂等应及时修补整齐。
5、固化前的保护:
聚硫膏表面干时间为24h,但7天后才达到80%强度,因此在聚硫膏未充分固化前,要注意保护,防止雨侵入,而降低性能,闭水试验一般要在施工7天后才能进行。


点击数:572  录入时间:2010-06-15 【打印此页】 【关闭